员工险陷“低息贷款”骗局 预警电话及时按下“暂停键”
9月3日晚,某企业经理小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甜美的女声:“陈先生您好,我们是XX金融平台客服。监测到贵公司近期有资金周转需求,现推出年利率仅3%的企业信用贷款,最高可贷50万,无需抵押,最快半小时到账!”对方精准报出小陈所在公司名称、地址、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这让本就为项目资金发愁的小陈瞬间提起兴趣。“考虑到您是优质企业客户,特批了10万元专属额度,现在申请还能享受首月免息。”对方趁热打铁,“您只需添加企业微信,点击专属链接填写资料,系统自动审核,全程线上操作,不耽误您工作时间。”
几分钟后,小陈收到企业微信添加申请。对方账号不仅带着蓝V认证标识,朋友圈还滚动播放着“某企业成功放款80万”的短视频和银行到账截图。就在小陈放大截图仔细查看时,催促语音再次传来:“陈先生,这个优惠名额是限时开放的,现在提交申请还能赶上今天的审批批次!”
当小陈的手指悬停在链接上方,武康派出所的预警劝阻电话打了过来。“千万别点!这是典型的贷款诈骗!”预警员语气急促,原来反诈中心监测到小陈与高危账号的频繁互动,立即下发紧急预警至辖区派出所。随后,预警员详细拆解骗局套路: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企业信息,用低息、秒批等话术诱导点击恶意链接,一旦填写营业执照、法人身份等敏感信息,不仅面临信息泄露风险,更可能遭遇“账户冻结需缴纳保证金”“资金流水不足需刷流水”等连环诈骗。
“太惊险了!幸亏你们劝阻电话及时打过来,不然我肯定被骗了。”小陈事后心有余悸地说道。
警方提醒:
1. 官方渠道验真伪: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陌生电话、短信主动推销贷款。企业融资务必通过银行官网、银保监会备案平台等正规渠道,警惕“低息”“无抵押”“秒到账”等夸大宣传。
2. 严守信息安全线:任何以“验证资金实力”“解冻账户”为由,要求转账、提供银行卡密码或企业账户信息的行为,均属诈骗!企业公章、法人证件等关键信息更是重中之重,绝不能随意透露。
3. 可疑情况快止损:发现异常立即拨打96110反诈专线咨询,或向辖区派出所报案。收到陌生链接、二维码时,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不点击、不透露,必要时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扫码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