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普陀山书院

在东海之滨的莲花洋上,坐落着一座承载千年文化积淀的佛教圣山。这里不仅是观音道场的朝圣之地,更是融合了海洋文明、佛教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独特文化符号。为系统梳理这座文化名山的精神脉络,一座经省级民政部门注册的专业文化研究机构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

书院性质

普陀山文化研究机构(浙江省民政注册第七类民办非企业研究单位)

书院定位

舟山市普陀山书院是以展示、传承和弘扬普陀山文化的研究交流机构。书院主要围绕普陀山的人文、艺术、地域文化作学术研究与整理,同时展览展示以“普陀山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艺术精品,从多元角度倡导和推动“普陀山文化”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与传播。

书院首任院长为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镛先生。书院聘请国内外在书、画、印、瓷、壶诸艺术领域以及禅学、儒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成就和影响的艺术家和学者,组建首批书院艺术委员会(艺术创作)和学术委员会(理论研究)。同时,书院与国内外善众广泛结缘,建设书院发展委员会(文化推广),凝聚社会各界愿力,把普陀山书院打造为 “两岸四地”普陀山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

管理机构

首任院长王镛,首任理事长丁宏斌。现任理事长、院长朱小天,执行院长陈晟。书院常设秘书处与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书院历年艺术展览

书院每年约举办以普陀山观音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展览4-5场,每场次展出都对山上公众免费开放,每场展出时间约为1-2月。三年疫情期间,展览工作受到一定影响,近10年来,共计策划举办44场次观音文化主题艺术展览,共计征集、创作、展出主题作品3000余件,体裁涵盖艺术的各个层面,主要以书画、瓷器、紫砂、玉器、金铜、木雕等质地为主。多个展览由于策展的主题与展品的高度艺术性而受到观展受众以及省、市、委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书院注重文化精品创建,每年在11月份的观音文化节期间作为重要配套展览推出年度重点展览。尤其是在2019年开始推出“对望千年”汉传佛教观音造像艺术展,更是在全国层面引领、研究、展示和弘扬汉传佛教观音造像艺术品上呈现了精品效应。

其中主要的展览有:

1、开院展览:观达自在——全国名家艺术作品展览并出版发行《观达自在——中国普陀山书院开院暨全国名家艺术作品展作品集》(荣宝斋)

2、次展:慈心广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晓球观音瓷画作品展

3、展览名称:百态观音——德化瓷艺大师暨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4、展览名称:涛声梵影——毛文佐普陀山油画风景作品展并出版发行《《涛声梵影——毛文佐油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5、壶中自在——紫砂名家夏洪林文人艺术壶精品展

6、随类应现——观音大士古代造像选(白描)展

7、自在瓷中——陈晟瓷绘艺术精品展

8、庄严具相——沉香南海观音圣相系列展览

9、“天花示喜”——林赟中国画作品展览

10、“佛痕墨契”——周鑫佛韵中国画小品展

11、“莲花云水”——俞文军书法展暨全国获奖书家普陀山邀请展

12、“慈悲在怀”——陈亚飞、麻光陵师生白描观音造像作品展

13、“水心禅影”——陈晟水墨小品画展览

14、“我爱普陀”——著名书法家张铁林书法作品展(并出版《张铁林书法作品集》)

15、樵夫先生佛教书法艺术作品展览

16、“妙不可言”——陈侃线描禅意作品展

17、“普陀印相”——伍玖印学会篆刻作品展

18、“莲舟东渡”——一山一宁大师墨迹图片展览

19、“法界莲舟”——金铜佛像艺术摄影展

20、法界源流–佛国形象文献展

21、瓷彩·中国白–海天佛国 佛缘瓷缘 福建德化陶瓷艺术精品展

22、云水禅心之二——陈晟中国画小品系列展

23、“禅影百年”–“1928”—“1978”—“2018”的普陀山历史文献展

24、“万线归宗“——陈侃居士禅意作品展览

25、“初心无相“——麻广灵中国画作品展

26、“云水禅心之三“——陈晟中国画小品系列展

27、“海月常辉“——普陀山禅意雅集第一回展并出版《“海月常辉“——普陀山禅意雅集作品集》

28、“妙极象中”:书法与佛像艺术对话展

29、“对望千年”——首届普陀山汉传观音造像艺术展并出版《“对望千年”——首届普陀山汉传观音造像艺术展作品集》

30、一山一宁禅师暨昌国高僧墨迹文献图片展

31、江海丹青——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作品展

32、平语近人——经典感悟与当下传承书法作品展

33、“净意三人行”——北京画家中国画作品展

34、第二届“对望千年”普陀山汉传观音造像艺术展并出版发行《对望千年:汉传观音造像艺术个性化特色邮票册》

35、“见山”全国名家禅意作品邀请展

36、“水心禅影”陈晟水墨小品第五回展

37、“笔情墨韵”新西兰中国绘画书法邀请展

38、“青瓷禅心”青瓷大师夏侯文师生作品展

39、“礼器之美”第三届“对望千年”普陀山汉传文物艺术品展览

40、“普陀之春——谢晓冰师生美术作品展”

41、“石榴花开——舟山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书画展”

42、“知止常止:麻广灵弥勒作品展”

43、“禅意丹青:曹建平、陈蜀平书画作品展览”

44、“百年弘一:纪念弘一大师卓锡普陀100周年文献展”

三、学术研究工作

1、2014年,启动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学术课题:《普陀山与日本关系的研究》,共16万字,2017年完成。《“普陀山与日本”关系之研究》主要着眼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从历史、文学、宗教、文化、思想等方面全面研究普陀山与日本的关系,整理散落在日本的与普陀山相关的文献,并完成16万字左右的著作。本课题为系统的落实推动、挖掘、整理普陀山观音文化工作的具体展现。

文献主编由学术委员会委员江静教授担任,本项目主要负责人为浙江工商大学的日语系主任吴毓华教授担任,研究专家以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的教授与研究员组成,主要有:江静、吴毓华、刘丽蓉、张楠、喻星 。

《普陀山与日本的关系与研究》2017年课题完稿,进入后期专家征求意见以及审核交付工作,2018年项目作为中国艺术节基金会普陀山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出版。同期邀请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名专家教授在普陀山书院举办“普陀山与日本”专题学术研讨会。

2、2015年,书院立项推动学术课题《一山一宁住持寺院(元代)沿探》专题研究。本课题由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志良担任,本项目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一山一宁大师丰富的人文历史经历,从学术的层面做出严谨的梳理和归纳,为国内推动一山一宁大师研究的主要学术课题。《一山一宁住持寺院(元代)沿探》2017年课题完稿,进入后期专家征求意见以及审核交付工作,2018年项目作为中国艺术节基金会普陀山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出版。

3、2016年,书院立项推动学术课题《普陀山诗词中的“海洋意识”》专题研究。本课题由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阮忠勇担任。本课题以《普陀山诗词全集》为基础,主要考察宗教圣地中地域性文化元素在个体认知与表述中的影响。本课题立项通过2017年度舟山市社哲学会科学课题,并发表与同年度《浙江海洋大学》(人文科学版)。

4、2018年,书院立项推动学术课题《礼佛的美学》专题研究。本课题以探究普陀山弘扬的汉传佛教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审美领域(人文、艺术)的卓越贡献出发,以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最高的宋代为背景,考察汉传佛教在诗、书、画、花艺、茶、香、瓷、佛像、刺绣九大人文艺术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研究宋人是如何在礼佛的实践中创造出这些璀璨的文化艺术。从而探究,在促进当代中国人审美素养提升的过程中,融合和发挥佛教文化的重要作用。2019年6月完成初稿,2020年7月,书稿全部完成,全书分11章,共22万字。书院申报通过2020年度舟山市社会哲学科学课题研究项目。2023年修改为《宋韵禅踪》通过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项目,并在2024年有天津传媒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5、2019年,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志良专题课题成果论文《海外草圣一山一宁墨迹“雪夜作”录文辨析与欣赏》入选“东亚文化交流——艺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6、2019年,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志良专题课题成果论文《虚堂智愚墨迹浅论》入选“佛教中国画视域下的径山寺研究暨虚堂禅师圆寂7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径山寺)

7、2020年,书院参与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上报立项的课题《日本藏中国古代禅僧墨迹调查与研究》,本项目为全国艺术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书院主要承担课题第三章“宋元禅僧墨迹”,其中“普陀山以及昌国高僧墨迹”部分已经完成。

8、2020年,书院参与《舟山群岛浙东唐诗之路落实方案》课题专家组编写。一山一宁禅师被列入浙东唐诗之路佛教文化三大代表人物之一,据<浙四大建设办(2020)10号文,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是舟山唯一被列入省浙东唐诗之路行动计划的文化名人。

9、2020年,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王易完成《一山一宁禅师生平事迹》课题日文版,共计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