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解放75周年:春华秋实 满心皆澎湃

据中国宁波网消息, 75年前的5月25日,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六十四师,会师于市中心,宁波解放。

在宁波人民的夹道欢迎下,人民解放军跨过灵桥。宁波迎来新时代的曙光。

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75年,宁波交出的答卷,令所有了解历史的人惊叹——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8年,宁波城区包括家庭农场、手工作坊在内,只有484家工厂,其中,百人以上工厂只有8家。

1949年,宁波工业总产值只有8600多万元,“三支半烟囱”是当时宁波工业经济的真实写照;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仅4万吨;地区生产总值仅2.16亿元。

75年,光阴划出一道炫目的上扬曲线——

2023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52.8亿元;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8万元、4.8万元,倍差降至1.67以内;外贸进出口稳中有升,晋级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第四城。

回望75年前,当时的宁波,是一个不起眼的滨海商埠。

最高的建筑是江北的一家银行大楼,6层楼高,与天封塔、鼓楼成为当时宁波的三个最高点。大的工厂只有三家:和丰纱厂、面粉厂和发电厂。发电厂每天只能发几万度电。“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但当时的江厦街已被炸成一片瓦砾。

时光流转。如今的宁波,在党的领导下,已经从资源小市成为经济大市,从浙东商埠小城迈向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高水平全面小康,一跃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

站在灵桥,抬眼而望,越来越美的城市天际线,勾勒出宁波都市的一道俏丽轮廓。宁波一路成长,从“沿江”到“向海”,在“组团发展”“多片争辉”中,奏响乐章,绽放光华。

从扩建宁波港老港区,到开辟镇海新港区、新辟北仑港区,20世纪70年代,宁波按下了港口建设的“加速键”。

大港起舞间,岁月刻录下无数个令人难忘的光影。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50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第三个年集装箱吞吐量超“3500万标准箱”的港口。

完成的集装箱量、接卸的散货量、海铁联运量……不断变化的数字,显示出宁波的发展活力与韧性。

港口,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宁波最大的优势。“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在宁波的土壤里越耕越甜。

过去一年里,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宁波培育省级“领跑者”企业179家、改革试点产业基地17个,入选省级典型案例6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出“商务包机”助企“飞出去”寻订单,率先开展“千团万企”组团“出海”拓市场抢订单。宁波,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开放。

工业是宁波立市之本、强市之基。75年来,宁波全力以赴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也开启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探索。

万有引力成为中国首家XR芯片设计公司,填补国内空白;8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生产线,成功解决新型显示和半导体领域“卡脖子”难题……数字经济的迭代升级,正为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制造到智造,一个“智”字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宁波逐梦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向“新”而行,宁波在重大创新平台、科创策源体系建设上不断显现新气象,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未来产业构筑竞争新优势。

天一阁,宁波文化的“金名片”。75年前,宁波解放的第二天上午,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师的一个班就赶到天一阁执行保护命令。在驻防保护天一阁的18天中,人民解放军实行24小时监护,保证了天一阁的绝对安全。

宁波文脉,弦歌不绝。

过去一年,舞剧《东方大港》进京首演,交响套曲《港通天下》、越剧《走马御史》全国巡演……一批宁波原创、宁波制作、宁波出品的“大作、大戏、大剧、大片”,唱响了“新时代之歌”。

过去一年,“15分钟品质文化圈”、“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一批文化工程,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宁波人的幸福感在点点滴滴的文化浸润中不断增强,也在触手可及、温馨有爱的人间烟火中袅袅升腾。

2023年,宁波第14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75年前,人民子弟兵遵守“不扰民,不入宅”纪律而“露宿街头”,这份“见面礼”,展现了悠悠爱民情。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山与海澎湃,城与乡共生。从风貌提升到内在建设,宁波正在迎接构筑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全新实践: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联动推进,城与乡相向而行。

来源:中国宁波网